巴黎奧運《最後的晚餐》事件的啟發 文:吳家俊

正值全球焦點的巴黎奧運會,開幕禮Festivité 一幕引發宗教人士不滿,雖然巴黎奧運藝術總監已解釋當中一段並非取材文藝復興時期巨匠達文西名作《最後的晚餐》, 但當晚表演後已被法國主教團會議(Bishops’ Conference of France)和多個國家的教會譴責,梵蒂岡過去周末於8月3日就典禮引發的褻瀆宗教爭議發表公告,對某些場景表示「悲傷」,儘管主辦方在表演翌日已隨即致歉。

《最後的晚餐》在1495至1498年間創作,當時期的米蘭, 被北面的法國大軍壓境,達文西獲米蘭地方的公爵重用,邀請他在一所修院的感恩聖母聚餐堂創作此壁畫,法國路易十二皇帝一向認為意大利一帶的藝術成就非凡,一直對各大師如達文西、新晉的米高安哲羅( Michael angelo)等天才藝術家虎視眈眈,知悉《最後的晚餐》花了數年完成,竟要求將修道院整幢牆壁拆除,把壁畫搬去法國欣賞,達文西及徒弟們當然明白此舉儼如拆毀該修道院,最後師徒合力在畫布上重畫一次,呈獻給法皇,這亦是現今傳世的版本,原來的壁畫就因為隨年月損耗,數十年後已脫落。這幅名畫誕生的時期,社會局勢毫不安定,強國苛索要求,向弱國的人民施壓,由名畫故事,都令人想起國家強弱較勁,若然是人生於弱國,連畫一幅壁畫都會被人搶去。

回顧祖國過去遭遇的苦難,被強國要求割地幾乎要瓜分國土, 與當年《最後的晚餐》的遭遇, 更加堪虞,今天社會要加深認識前人的刻苦,珍惜得來不易的繁榮昌盛,切勿基於認識膚淺, 道聽途說,就誤信西方政客宣傳 ,尤其年輕人要下功夫去學習國情, 管治者要適當供給訊息, 循循善誘, 各界共同努力配合。

近月就有一個好機會學習,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貫徹落實十五項改革部署,包括︰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與總體要求;二,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健全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四,建構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五,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六,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七,完善高水準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八,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九,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十,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十一,健全保障及改善民生制度體系;十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十三,推動國家安全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十四,深化國防與軍事改革;十五,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

上述範圍涵蓋廣泛,近日本地政團、個別人大代表和議員,先後籌辦多個分享會,分析要點,引用夏寶龍主任提示要紮實的工作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不斷擦亮香港的一個個「金字招牌」。香港社會各界趁此良機,總能找到幾個範疇感興趣,與及有能力參與的,履行貢獻國家擔當強國任務,永不會被外國要求拆牆取畫。

文:吳家俊

城市智庫研究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